每年的6月28日則是國際癲癇關愛日,今年的主題是“提高依從性,有我更有你”。
癲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,據統計,我國整體癲癇患病率約為7%,國內現有1000萬左右的癲癇患者。其中,有60%的患者是起源于兒童時期。癲癇持續發作,不僅會讓孩子身心遭受痛苦,還會對孩子的認知造成缺陷,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猝死。因此,兒童癲癇的治療宜早不宜遲。
兒童癲癇常見的癥狀有哪些
、偃硇园l作:又稱為“大發作”,患者會突然出現肌肉抽搐、口唇發紺、口吐泡沫、雙眼上翻、意識不清等癥狀,其抽搐一般持續數分鐘至數十分鐘不等,大多會自行緩解。有的人緩解后會轉入躁動不安或昏睡,有的人是立即清醒,而有的人需要20~60分鐘后才清醒。
、谑癜l作:常稱為“小發作”,這類患者只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,通常表現為愣神、兩眼呆視或是呆立、呆坐不動,手中物品掉落,呼之不應。清醒之后,對發作的事有的人能想起來,有的人會完全記不起。
、鄄糠中园l作:這類患者其意識清晰或喪失,會伴有幻聽、幻覺、幻視、感覺異常、情緒異常、腹部不適、眩暈等征兆,通常表現為面部或一側肢體抽搐或感覺異常。
兒童癲癇治療需抓住黃金治療期
患兒突然出現肌肉抽搐、驚厥,甚至是認知礙或長期且頻繁的異常放電,這樣對大腦是有損傷的,更嚴重的話是會出現持久性神經精神障礙,家長需引起重視。
兒童癲癇可治可控,建議趁早接受治療,并爭取在4-5歲的語言發育期之前控制發作,這樣才能給患兒贏得語言發育機會。
大多數患兒通過規范治療,加上合理用藥,是可以控制癲癇發作的,也能回歸正常生活。兒童癲癇目前常用的治療手段則是藥物治療,需要遵醫囑根據自身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,不建議擅自用藥。
此外,由于大部分患兒發病年齡小,其肝腎功能發育不完善,對藥物的代謝及排泄能力差,若長期用藥容易造成藥物蓄積而引起不良反應。因此,應按照患兒的體重計算每日給藥量,建議服用劑量精確的藥物。
對于處于生長發育和學習重要階段的兒童,選擇藥物時,應充分考慮到抗癲癇藥對患兒認知功能的影響。而患兒的行為問題也會導致治療依從性下降,影響治療功效,容易發展為難治性癲癇。因此,也要注意選擇對行為影響小的抗癲癇藥物。
那么,如何預防癲癇發作呢
1、注意預防腦外傷引起的癲癇,尤其是避免因玩耍、交通事故引起腦外傷;
2、重點預防因各種顱內感染引起的癲癇,要積極預防這些感染的發生。一旦出現了顱內感染性疾病,建議趁早診斷,并及時就醫治療,這樣可以減輕腦組織損傷程度。在顱內感染的急性期,容易引起患兒癲癇發作,這時需要及時、足量使用抗癲癇藥物,才能減輕腦組織因癲癇發作造成的損害,也可以減少發作機會;
3、高熱驚厥患者會有15%左右的概率轉變成癲癇,如有反復復發的高熱驚厥,需要及早采取預防措施。這樣可以減少癲癇的發生率,也可以減少因高熱驚厥造的腦損傷;
4、因遺傳疾病引起的癲癇,注意做好產前診斷。若發現自身患有某種遺傳性疾病,伴發癲癇的胎兒可以人工流產,這樣就可以減少這類癲癇的發生。
癲癇的出現,會給孩子的身體、心理帶來較大的傷害,通過規范治療是可以控制發作甚至是治愈。若未得到及時的治療,將會嚴重影響到患兒的身心健康和生長發育,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損傷。因此,家長們需要重視患兒的早期規范治療,讓“帶電的小天使”早日回歸健康人的生活。
參考資料:
[1]秦炯,王華,楊艷玲,等。左卡尼汀在兒童癲癇治療中的應用專家共識(2018年制定)[J]。中國實用兒科雜志,2018,33(8):561-565.
[2]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(2015修訂版)。